[1] 吴孔凡. 感悟财政精神[J]. 中国财政. 2012(23)
[2] 丁国光,吴孔凡. 着眼统筹添活力服务统筹强保障——成都市财政积极支持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发展[J]. 农村财政与财务. 2011(02)
[3] 赵杰,吴孔凡,胡雪峰. 新疆牧区体制改革调研报告[J]. 中国财政. 2011(02)
[4] 丁国光,吴孔凡. 成都财政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[J]. 中国财政. 2011(04)
[5] 黄维健,吴孔凡,梁昊,靳锋. 意大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情况考察[J]. 中国财政. 2011(12)
[6] 黄维健,吴孔凡,梁昊. 安徽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情况及建议[J]. 中国财政. 2012(08)
[7] 吴孔凡. 创新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与实力[J]. 湖湘三农论坛. 2010(00)
[8] 吴孔凡,胡振虎. 振兴农村消费应着力环境、能力与安全[J]. 宏观经济管理. 2009(02)
[9] 吴孔凡. 县乡财政体制与县域财政能力建设[J].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. 2009(02)
[10] 吴孔凡.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:扩大农村需求的治本之策[J]. 农村财政与财务. 2009(06)[11] 吴孔凡,方震海. 金融危机下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思考[J]. 财政监督. 2009(18)
[12] 丁国光,吴孔凡,易赟.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思考[J]. 财政研究. 2009(10)
[13] 吴孔凡. 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[J]. 预算管理与会计. 2009(08)
[14] 吴孔凡,赵则永. 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——胭脂湖村农民收入与消费调查[J]. 中国财政. 2009(08)
[15] 吴孔凡. 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调查与思考[J]. 中国财政. 2009(19)
[16] 吴孔凡,胡振虎. 宏观调控一年来农村消费市场的变化及政策取向[J]. 中国财政. 2009(23)
[17] 吴孔凡. 金融下乡的偏向与矫正[J]. 中国财政. 2009(15)
[18] 丁国光,吴孔凡,易赟. 以村为单位打造财政资金整合新机制——重庆市建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做法与启示[J]. 中国财政. 2009(10)
[19] 吴孔凡. 加强县域财政能力建设的思考[J]. 中国财政. 2009(04)
[20] 丁国光,吴孔凡,易赟. 新疆农村义务教育“普九”化债情况调查[J]. 中国财政. 2009(03)
[21] 吴孔凡. 多重压力下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对策思路[J]. 中国财政. 2009(12)
[22] 吴孔凡. “一事一议”做活新农村建设大文章[J]. 中国财政. 2010(06)
[23] 吴孔凡. 妥善应对“民工荒”[J]. 中国财政. 2010(10)
[24] 吴孔凡. 如何破解金融危机下农民增收难题[J]. 中国乡村发现. 2010(01)
[25] 吴孔凡,靳锋. 江苏省城镇化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情况调查[J]. 中国财政. 2010(22)
[26] 吴孔凡.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与管理体制创新[J]. 中国财政. 2008(10)
[27] 吴孔凡.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[J]. 中国财政. 2008(21)
[28] 吴孔凡. 加快构建需求导向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[J]. 中国财政. 2008(03)
[29] 丁国光,吴孔凡,易赟. 黑龙江、吉林农业保险情况调研[J]. 中国财政. 2008(11)
[30] 黄维健,王春播,吴孔凡,屈霞,陈阳,赵则永. 对丹麦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情况的考察[J]. 财政研究. 2006(01)
[31] 吴孔凡.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效应研究[J]. 财政研究. 2006(12)
[32] 吴孔凡. 农村税费改革转型期面临的矛盾与出路[J].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. 2007(01)
[33] 吴孔凡. 农村税费改革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[J]. 教育财会研究. 2007(03)
[34] 吴孔凡. 构建需求导向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[J]. 财政研究. 2007(11)
[35] 吴孔凡. 新时期农民公共需求的特点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取向[J]. 经济研究参考. 2008(69)
[36] 吴孔凡.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:现状、问题与对策[J]. 西部财会. 2008(11)
[37]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考察团,黄维健,黄小彦,王春播,吴孔凡,闫辉,陈阳,靳锋. 英国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建设考察报告[J]. 财政研究. 2008(01)
[38] 丁国光,吴孔凡,易赟. 黑龙江、吉林两省开展农业保险情况的调研报告[J]. 农村财政与财务. 2008(06)
[39] 吴孔凡. 健全完善需求导向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[J]. 社会主义研究. 2008(03)
[40] 丁国光,吴孔凡,易赟. 四川、湖南两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调研报告[J]. 农村财政与财务. 2008(07)
[41] 吴孔凡,赵则永.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启动农村消费[J]. 农村财政与财务. 2008(10)
[42] 吴孔凡. 实施农村综合性制度创新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[J]. 绿色中国. 2005(20)
[43] 丁学东,张岩松,吴孔凡. 扶余县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情况调查[J]. 农村财政与财务. 2003(07)
[44] 丁学东,张岩松,吴孔凡. 对扶余县全面建设小康的调查与分析[J]. 中国财政. 2003(07)
[45] 吴孔凡,侯石安. 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农业财政政策取向[J]. 绿色中国. 2005(02)
[46] 吴振鹏,吴孔凡. 让公共财政覆盖农村——对四川省三台县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问题的调查[J]. 中国财政. 2003(11)
[47] 丁学东,丁国光,吴孔凡. 促进农民增收要有新的思路和政策[J]. 农村财政与财务. 2001(02)
[48] 张国民,吴孔凡,王力. 美国的农业与农业财政政策[J]. 农村财政与财务. 2001(06)
[49] 吴孔凡. 一堂生动的党课——农业司党支部请张佑才副部长授党课[J]. 农村财政与财务. 2001(08)
[50] 吴孔凡. 论市场化改革与农村经济的发展[J]. 财经问题研究. 1994(06)
[51] 吴孔凡. 市场化改革TU农村经济的发展[J]. 湖南财政与会计. 1994(06)
[52] 邹树林,吴孔凡,彭保生. 我国农业投入主体职能的界定[J].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. 1992(03)
[53] 吴孔凡. 发展“三资”企业应防范合法利益外流[J]. 财会月刊. 1993(09)
[54] 吴孔凡. 关于“三资”企业效益外流问题[J]. 经济工作通讯. 1993(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