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宗义,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,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讲师。
教育背景
清华大学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博士(2005/9-2014/1)
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, Firenze, Italy(2008/10-2009/4)(Visiting Student)
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(1999-2002)
政治大学英国语文学系学士(1995-1999)
经历
博士后研究员,台湾大学风险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,2014/10~2015/7
博士后研究员,国家教育研究院编译发展中心,2014/3~2014/9
研究助理,国科会「灾难社会学:从华人社会到全球视野」(2010/11-2014/3)
研究助理,清华大学「东莞台商产业转型之研究:以大麦克为例」(2013)
研究助理,国科会「国家与教育:战后新加坡、台湾及香港私立中小学之比较研究」(2012/8~2014/1)
研究助理,国科会「灾后重建的政治经济学:以台湾集集地震与中国汶川地震为例」(2010-11)
研究助理,清华大学「灾后重建的试验与实践:鹿谷与汶川的比较」(2010/1-2011/12)
研究员,陆委会「中国大陆社会转型与风险评估」(2006/12-2008/1)
研究助理,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(1999/6-2002/1)
研究方向
风险社会与能源转型、灾难管理、国家与灾难治理、灾难研究、移民与少数族群的权利、信息科技与网络社会、中国研究
著作
l学位论文
2014,《灾后重建与社会韧性:九二一集集地震与五一二汶川地震的住宅重建》,新竹:国立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博士论文。
2002,《社会资本的积累:私营企业主参与社会组织的动力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实证分析》,台北: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论文。
l期刊论文
李宗义、林宗弘,2013,〈社会韧性与灾后重建:汶川地震中的国家与地方社会〉,《东亚研究》44(1):1-38。
张维安、李宗义、李士杰,2013,〈跨越官僚的专业线:网络力量与救灾行动〉,《思与言: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》,53(1):55-101。(THCI Core)
李宗义、张弘远、许雅淑,2010,〈社会学与中国研究:台湾的位置(1955-2005)〉,《东亚研究》41(1):33-76
王信贤、李宗义,〈寻找中国NGOs:两种路径与困境〉,《社会科学论丛》2(2):113-145。
张弘远、李宗义,2001,〈中国大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组织演变:四川省泸江市K镇劳保制品专业技术协会的个案研究〉,《中国大陆研究》,44(10):71-96。(TSSCI)
l专书论文
李宗义,2015,〈2013年大统油品事件与台弯食品安全的风险〉,《台弯风险的十堂课——食品、科技与环境》,页24-41,台北:巨流图书。
张维安、丘海雄、李宗义*,2014,〈淘汰、转型、升级?东莞台商的困境与转变〉,《从韦伯到中小企业:高承恕与台湾社会学》,页77-104。(专书审查)
李宗义*、林宗弘,2014,〈社会韧性与灾后重建:汶川地震中的国家与地方社会〉,载于王信贤、寇健文编,《迈向公民社会?当代中国『国家-社会』关系分析》,台北:五南出版社,页201-233。
张弘远、李宗义*,2005,〈「中国研究」在台湾:研究体制的发展与变迁〉,载于石之瑜编,《从临摹到反思:我国社会科学博士对欧美知识与体制的响应》,台北:翰芦图书。(专书审查)
l研讨会论文
Lee, Tsung-Yi Lee, Po-Kuan Wu. 2016“Social Capital as a Double Edge Sword in Disaster Recovery: the Case of Typhoon Morakot” ISA Forum, Vienna, Austria, July 10-14.
张维安、丘海雄、李宗义,2013,〈东莞台商产业升级之议题分析〉,「西方社会理论的多元探索与东亚资本主义的经验研究」,台中:东海大学社会系,5月18日。
李宗义、林宗弘,2012,〈灾后重建的破坏力;汶川地震中的国家与地方社会〉,「中国大陆公民社会的发展与评估」,台北: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,10月6日。
李宗义、林宗弘、谢志诚,〈重建信任网络:九二一集合住宅的重建〉,「台湾社会学会2012年年会」,台中:东海大学社会系,11月24-25日。
Lee, Tsung-Yi, 2012, “The Politics of Reconstruction: Local Institutions and 512 Wenchuan Earthquake”, paper presented at ISA PhD Workshop, International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, Taipei, Taiwan, June, 2012.
-李宗义、林宗弘,2011,〈重建网络:九二一集合住宅重建的成败关键〉,「台湾社会学会2011年年会」,台北:台湾大学社会系,12月10日-11日。
李宗义、林宗弘,2011,〈灾后重建与集体行动的可能与困境:台湾九二一集合住宅的重建〉,「汶川地震三周年研讨会暨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年会」,四川:四川省社会科学院,5月7-8日。
李宗义,2010,〈灾难下的社会力:五一二汶川地震后的重建考察〉,「台湾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」,台北:辅仁大学社会系,12月4日。
Lee, Tsung-Yi, 2008, ”Transnational Citizenship in Flux:European Experiences and Asian Ways”, paper presented at the 38th World Congress,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ociology, Budapest, Hungary, June 25, 2008.
李宗义、张弘远、许雅淑,2006〈社会学与中国研究:台湾的位置〉,「台湾社会学会2006年年会暨国科会专题研究成果发表会」,台中:东海大学社会系,台中,11月26日。
李宗义,2006,〈如何管理外国人?中国国境管理政策的历史沿革〉,「中国政治学会2006年年会」,台北:政治大学政治系,9月17日。
耿曙、李宗义,2004,〈台商研究的问题意识:文献回顾与理论观点〉,「台湾政治学会2004年年会」,高雄:义守大学公行系,12月18日。
张弘远、李宗义,2004,〈「中国研究」在台湾:研究体制的发展与变迁〉,「从临摹到反思:台湾社会科学的发展」,台北:台湾大学政治学系,11月。
l研究纪要
李宗义,2015,〈有中国特色的灾后重建;灾难、国家、人民〉,《当代中国研究通讯》,24:27-32。
李宗义,2015,〈绿色经济会扼杀经济成长吗?从一份民调谈起〉,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风险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。
李宗义,2015,〈推动一场食品安全风险治理革命〉,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风险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。
李宗义,2014,〈理解灾难—从灾难社会学的观点来谈〉,《国家教育研究院电子报》,第95期。
李宗义,2014,〈当我们重新讲故事—故事、教育与创意〉,《国家教育研究院电子报》,第93期。
李宗义,2014,〈引进学术著作的敲门砖:翻译版权洽权初探(下)〉,《国家教育研究院电子报》,第91期。
李宗义,2014,〈引进学术著作的敲门砖:翻译版权洽权初探(上)〉,《国家教育研究院电子报》,第90期。
l学术翻译
James Scott,《不受治理的艺术》(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
)台北:国家教育研究院(翻译中,预计2016年出版)Robert Putnam,2016,许雅淑、李宗义译,《我们的孩子:美国梦的危机》(Our Kids: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?
),台北:卫城。Maurina Charrad,李宗义译,2016,《去殖民化与妇女权利:马格里布地区的国家权力形构》(Women’s Rights: The Making of Postcolonial Tunisia, Algeria and Morocco
)台北:国家教育研究院(翻译完成) Abhijit Vinayak Banerjee and Esther Duflo,许雅淑、李宗义译,2016,《穷人的经济学:基进思想如何对抗全球贫穷》(Poor Economics: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
),台北:群学出版社。Scott Sernau,许雅淑、李宗义译,2015,《崩解的世界》(World Apart
),台北:群学出版社。(翻译完成)高伯瑞(Kenneth Galbraith)着,许雅淑、李宗义译,2013,《金融狂热简史》,(A Short History of Financial Euphoria
)台北:群学出版社。埃尔斯特(Jon Elster)编,李宗义、许雅淑译,2010,《审议民主》(Deliberative Democracy
),台北:群学出版社。林瑞谷(Erik Ringmar)着,李宗义、许雅淑译,2009,《部落客宣言》(A Blogger’s Manifesto
),台北:群学出版社。黄庭康着,李宗义译,2008,《比较霸权》(Hegemonies Compared
),台北:群学出版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