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心智库 数据检索 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尹利民文集

尹利民
姓名:尹利民
 男,1969年9月出生
 教授,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博士生导师,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系副主任、廉政研究中心廉政理论研究所所长
 博士/华中师范大学
研究方向:中国地方治理与信访问题研究
主讲课程:社会调查研究方法,公共组织理论研究;政治社会学专题研究
联系方式:电话:13037284095 E-mail:yinlimin569@163.com QQ:1227657942

 

 学术兼职:
  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
  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
  江西省发改委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
  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

 教育经历:

 
1989.9-1991.7吉安师专政教系
1994.9-1996.7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
1997.9-2000.7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
2007.9-2010.7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
2012.4-2014.12西南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后研究

 工作经历:

 
1991.9-1996.7江西永新县里田中学工作
2000.7-至今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

 研究课题:

 
主持完成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“十一五”项目《治教与治村:乡村教育与乡村治理互动关系研究》
主持完成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《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物品提供机制及公共服务研究(ZZ0701)》
主持完成江西省社会科学“十一五”规划项目《国家介入与村庄内生: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路径及绩效研究(06SHH017)》
主持完成民政部委托项目:《完善乡镇治理机制的思路与举措》
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:《信访的过程机制研究》(09BSH038)
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《健全地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》(13YJA840029)
主持博士后基金项目《信访的治理机制研究》(2013M531933)
主持江西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《村委会选举、农民上访与村务腐败的关系研究》(JD1350)
主持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委托项目《加快建设我省小城镇建设研究》

 著作和教材:

 
主编:《公共组织理论》武汉大学出版社,2010年版 
专著:《信访研究》学林出版社,2014年版 
专著:《表达与治理的艺术——信访过程中的民众与国家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2年 

 学术论文:

 
1、《世纪之交的反思:青少年吸毒成因心理倾向的实证研究》《浙江学刊》,2001年第1期(CSSCI),中国人大复印资料《心理学》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 
2、《试析邓小平政治理论中的政治分析方法》《江西行政学院学报》(2/2),2002年第4期,中国人大复印资料《邓小平理论研究》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 
3、《完善政治监督体系遏制腐败》《江西教育学院学报》,2002年第1期 
4、《我国目前“村民自治”研究的两个问题》《南昌大学学报》,2002年第5期 
5、《农村政治沟通的理论与实践论纲》《社会主义研究》,2002年第6期(CSSCI) 
6、《影响在江西崛起的政治因素》《江西教育学院学报》,2003年第1期 
7、《协商治理的企业意义——对企业治理结构转换的思考》(1/2)《企业经济》(北大中文核心),2004年第5期 
8、《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政治价值》《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》(1/2),2004年第4期 
9、《专业化·本土化·规范化: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路径选择》《社会工作》,2004年第1期 
10、《村委会民选绩效考察——上付村两届村委会选举的比较分析》《前沿》,2004年第12期 
11、《村委会选举的成本与收益分析——以村民为分析视角》(1/2)《江西教育学院学报》,2004年第2期 
12、《信息:村委会选举的一种变数——江西里陂村两届村委会选举的比较分析》《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》,2005年第4期 
13、《当前中国农村宗族与乡村治理互动关系探讨》《社会工作》,2005年第9期 
14、《博弈均衡及其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启示》《江西社会科学》,2006年第6期(CSSCI) 
15、《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心态——基于赣中地区某村实证调查与分析》(1/2)《农业考古》(北大中文核心),2006年第6期 
16、《协商中的乡村治理——对乡村民主化治理的一项思考》(1/2)《江西教育学院学报》,2006年第1期 
17、《税费取消后的村委会选举——基于C县20个村两届村委会选举中影响变量的比较分析》《江汉论坛》,2007年第3期(CSSCI) 
18、《“招投标”:基层民主推进的可能性路径——基于渡头村的调查分析及启示》(1/2)《调研世界》,2008年第4期(CSSCI) 
19、《村落社区建设:经验、反思与再造——基于赣南DY县的调查与分析》(1/2)《调研世界》,2008年第8期(CSSCI) 
20、《“挂牌政治”的生成逻辑——基于渡村“站与协会”衍生的调查与分析》(1/2)《农村经济》,2008年第9期(CSSCI) 
21、《政治机遇与限制:信访的生成机理与行动逻辑——基于两个信访案例的解读》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8年第5期(CSSCI) 
22、《信访研究的进路及反思:框架与方法》《社会主义研究》,2008年第6期(CSSCI) 
23、《当前我国信访研究的演进与转向》《南昌大学学报》(北大中文核心,CSSCI扩展版)(1/2),2008年第1期 
24、《农民增收难在哪里——对中部农村地区2007年种稻成本效益的调查》(1/3)《中国乡村发现》,2008年第2期 
25、《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精英动员》(1/2)《中国农村研究》,2008年下集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 
26、《参与、抵制与守护:底层民众的行动逻辑——来自赣西北A村林权纠纷的经验支持》(1/2)《调研世界》,2009年第2期(CSSCI) 
27、《身份的区隔及其转化路径——兼论乡村治理结构转型》《农村经济》,2009年第4期(CSSCI) 
28、《农户产权的实践逻辑及其后果——一个上访案例研究的发现》《调研世界》,2009年第6期(CSSCI) 
29、《税费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形势的判断——基于结构性的分析视角》(1/2)《湖北行政学院学报》(北大中文核心),2009年第4期 
30、《作为利益表达的信访之行动逻辑——一个解释框架及其应用》《南昌大学学报》(北大中文核心,CSSCI扩展版),2009年第1期;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政治学》2009年第9期全文转载 
31、《中国共产党人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思路——学习胡锦涛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”的论述》(3/3)《理论学刊》(北大中文核心,CSSCI扩展版),2009年第3期 
32、《与时俱进的监督理念:从“人民监督”到“阳光权力”——论胡锦涛对毛泽东监督理念的新发展》(3/3)《南昌大学学报》(北大中文核心,CSSCI扩展版),2009年第3期 
33、《“治访循环”现象的生成逻辑——基于宏观政治环境与微观行动相结合视角的分析》(1/2)《南昌大学学报》(北大中文核心,CSSCI扩展版),2010年第1期 
34、《策略性均衡:维权抗争中的国家与民众关系——一个解释框架及政治基础》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0年第5期(CSSCI) 
35、《地方的信访与治理系统——基于息县的调查与分析》2010年卷(上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 
36、《国家性与自主性:信访生成的双重动因》(1/2)《求实》2011年第10期(CSSCI) 
37、《“分类治理”:信访治理的国家偏好及其限度》《湖北行政学院学报》(北大中文核心)2011年第3期;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政治》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 
38、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:信访的实践逻辑及其后果》《理论与改革》2011年第1期(CSSCI),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中国政治》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 
39、《民众维权的政府处置:在原则性与策略性之间——理论命题与案例研究》学习论坛,2011年第12期 
40、《程序的恪守与结果的控制:双重约束下的村委会选举》《学习与实践》2011年第12期(CSSCI),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中国政治》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 
41、《维权与治权:县域视野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——基于X县三个个案的实证调查》(1/2)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》,2011年第2期 
42、《信访的政治:民众表达与国家治理》《南昌大学学报》(北大中文核心,CSSCI扩展版),2011年第1期 
43、《“在场”抑或“缺席”: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乡镇政权——基于赣中地区A乡的调查与分析》《甘肃行政学院学报》,2011年第3期 
44、《共治性社区:农村社区的构建及其走向——“L村”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》(2/2)《社会主义研究》(CSSCI),2011年第3期 
45、《“表演型上访”:作为弱者的上访人的“武器”》《南昌大学学报》(北大中文核心,CSSCI扩展版),2012年第1期 
46、《农村社区建设:理论想象与经验困局》《湖北行政学院学报》(北大中文核心),2012年第5期 
47、《村委会选举、目标管理与治理乱象:多种逻辑下的基层治理》(1/2)《中国农村研究》2013年卷(上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 
48、《台湾民众为何不爱上访》《人民论坛》2013年第10期 
49、《地方性知识与廉政文化建设》(1/2)《南昌大学学报》(北大中文核心,CSSCI扩展版),2013年第3期 
50、《逆科层化:软约束条件下基层政府的信访治理与组织运作——基于基层政府行为的组织学分析》(1/2)《学习与实践》2014年第5期(CSSCI) 
51、《村民自治的困境:权利诉求与治理绩效的内在冲突——以上付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例》(1/2)《学习论坛》2014年第2期(北大中文核心) 
52、《利益分享与社会整合:社会稳定风险的防范——以P核电项目移民安置为例》(1/2)《南昌大学学报》(北大中文核心,CSSCI扩展版),2014年第3期 
53、《项目进村、集体债务与新时期的农民负担——基于赣北D村的个案分析》(1/2)《东华理工大学学报》,2014年第1期 
54、《组织化与非组织化:群体性事件的后果及其控制——几个典型案例的组织学分析》(1/2)《理论与改革》2014年第2期,人大复印资料《公共行政学》2014年第6期全文转载 

 获奖和荣誉:

 
1、论文《共治性社区:农村社区的构建及其走向》民政部理论研究一等奖,2010年1月 
2、论文《作为利益表达的信访之行动逻辑——一个解释框架及其应用》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,2011年 
3、论文《世纪之交的反思:青少年吸毒成因心理倾向的实证研究》江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2003年 
4、论文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:信访的实践逻辑及其后果》江西省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2013年 

 学术活动:

 
1、2007年12月13-15日参加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“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和谐社会建设与危机管理”国际学术研讨会,并作了题为“税费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形势的判断——基于结构性的分析视角”的主题发言主题发言
2、2008年8月受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邀请,参加“中国研究方法研习营”的学术交流活动,并作了“‘治访循环’现象的生成逻辑”的主题发言主题发言
3、2008年9月参加南昌大学主办的“东亚经济管理与社会保障”国际学术研讨会,并作了题为“农村耕地:在乡镇财政困境中流失——对当前我国农民社会保障状况的一项分析”的主题发言主题发言
4、2009年9月参加由香港城市大学主办的两岸四地 “新世纪公共管理的创新与挑战” 国际学术研讨会,并作了题为“合作性共治:乡镇治理机制转型的路径”的主题发言主题发言
5、2010年11月参加由苏州大学举办的两岸四地国际学术研讨会,并作主题发言 
6、2011年8月参加社会学年会,并作主题发言主题发言
7、2011年12月赴日本福冈大学学术交流,并作主题发言主题发言
8、2012年4月-5月赴台湾中山大学学习交流 
9、2012年6月赴四川大学学术交流主题发言
10、2012年6月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交流 
11、2013年5月赴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术交流,并作主题发言主题发言
12、2014年4月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术交流,并作主题发言主题发言
13、2014年5月赴天津南开大学学术交流,并作主题发言主题发言
14、2014年5月2014年5月 参加在南昌大学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 
15、2014年8月赴印度尼西亚观察总统大选撰写研究报告
16、2014年9月赴杭州参加民政部组织的城市社区建设 
17、2014年10月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术交流,并作主题发言主题发言
18、2014年11月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访学一个月午餐会演讲






 

 文章列表 (访客:7776)

评论

帐  号: 密码: (新用户注册)
验 证 码:
表  情:
内  容:

推荐学者

俞可平

杨雪冬

何增科

李连江

李芝兰

肖唐镖

戴慕珍

张 静

赵树凯

景跃进

周庆智

张厚安

辛秋水

黄永林

何开荫

陈锡文

曹锦清

温铁军

中心学者

王卫星

宋亚平

项继权

吴孔凡

吴仲斌

吴理财

袁方成

高秉雄

陈伟东

王敬尧

张启春

黄辉祥

钱道赓

张必春

唐 鸣

王建国

陈荣卓

常 健

徐晓军

周凤华

李远行

张英洪

江立华

吴思红

尹利民

付少平

李 俊

龙海平

李宗义

钟灵娜

张  务

青年才俊

罗 峰

夏国锋

许远旺

盛义龙

刘 辉

李增元

张 良

李 山

洪明星

王 前

李世敏

周纯义

袁 青

庄飞能

俞秋阳

李敏杰

杨 桓

杨振杰

李晓鹏

马光选

李 睿

操家齐

彭 华

张志胜

方 堃

李有学

邱国良

张世勇

张瑞瑞

胡  雪

瞿奴春